i71面试总结

1.Activity跳转生命周期

1.1 OtherActivity完全覆盖MainActivity
可以发现在第二个activity的OnResume之后,第一个activity才OnStop,但是在第二个activity的Oncreate之前就执行了OnPause。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二个activity完全起来之后才调用第一个activity的OnStop
新启动

返回

1.2 PauseActivity不完全覆盖MainActivity
这里只调了第一个activity的OnPause,而没有调用OnStop
新启动
返回
http://blog.csdn.net/yuxmdef1/article/details/18036787
http://blog.csdn.net/android_tutor/article/details/5772285

2.内部类

内部类的实例化
如果内部类未声明为static,在实例化时首先需要new一个外部类的对象。并通过p.new Inner()的方式new 内部类,表明这个内部类指向该外部类。内部类的class类型为:Parent.Inner,而不是p.Inner,这个需要和new的方式区分开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public class Tes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Parent p = new Parent();
Parent.Inner i = p.new Inner();
i.print();
}
}
class Parent {
class Inner {
public void prin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xxx");
}
}
}

静态内部类的实例化
静态内部类与普通内部类的区别在于,静态内部类的对象是不指向与某个具体的外部类对象,所以在创建对象时不需要创建外部类对象。并且在new的时候是通过 new Parent.Inner()方式,而不是Parent.new Inner()。不要和内部类的实例化搞混了。class的声明和内部类是一样的,都是Parent.Inner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public class Tes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Parent.Inner i = new Parent.Inner();
i.print();
}
}
class Parent {
staticclass Inner {
public void prin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xxx");
}
}
}

http://blog.csdn.net/playstudy/article/details/31777389

3.URLCache

目前很多商业应用都会涉及到从网络上读取图片数据的问题,为了节约用户流量,应用一般会将图片缓存起来。图片缓存一般分为内存缓存和外存缓存。内存缓存运用java的缓存机制,在程序完全退出后,缓存所在的内存空间可能被其它应用程序占用从而丢失。外存缓存一般放在程序特有的访问空间或者sd卡中,在sd卡中存放的资源为公有资源,其它程序也可以访问,且对用户来讲没有一个强制清除缓存的规范机制。综合以上,本文采用将缓存图片放置在程序的特有空间中, 其它应用程序无法访问,且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管理中的”清除数据”选项中清除缓存。
本文提供三种缓存策略:(1)LRU算法,固定缓存图片数量(max_num),当图片数量超出max_num时,将缓存中最近用的最少的图片删除。(2)FTU算法,固定每张图片的缓存时限,以最后一次使用算起,超过时限后删除。(3)FMU算法,在存储器中固定一定大小的存储空间,超过固定空间后将缓存中占用最大尺寸的图片删除。使用时只需要向方法体中传递图片的URL即可。
http://www.android100.org/html/201602/14/215263.html

4.IntentService

在Android开发中,我们或许会碰到这么一种业务需求,一项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,子任务按顺序先后执行,子任务全部执行完后,这项任务才算成功。那么,利用几个子线程顺序执行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,但是每个线程必须去手动控制,而且得在一个子线程执行完后,再开启另一个子线程。或者,全部放到一个线程中让其顺序执行。这样都可以做到,但是,如果这是一个后台任务,就得放到Service里面,由于Service和Activity是同级的,所以,要执行耗时任务,就得在Service里面开子线程来执行。那么,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过程呢,答案就是IntentService。

什么是IntentService,首先看看官方的解释:

IntentService is a base class forServices that handle asynchronous requests (expressed asIntents) on demand. Clients send requests throughstartService(Intent) calls; the service is started as needed, handles each Intent in turn using a worker thread, and stops itself when it runs out of work

简单说,IntentService是继承于Service并处理异步请求的一个类,在IntentService内有一个工作线程来处理耗时操作,启动IntentService的方式和启动传统Service一样,同时,当任务执行完后,IntentService会自动停止,而不需要我们去手动控制。另外,可以启动IntentService多次,而每一个耗时操作会以工作队列的方式在IntentService的onHandleIntent回调方法中执行,并且,每次只会执行一个工作线程,执行完第一个再执行第二个,以此类推。
还有一个说明是:

All requests are handled on a single worker thread – they may take as long as necessary (and will not block the application’s main loop), but only one request will be processed at a time.
大致意思是:所有请求都在一个单线程中,不会阻塞应用程序的主线程(UI Thread),同一时间只处理一个请求。
那么,用IntentService有什么好处呢?首先,我们省去了在Service中手动开线程的麻烦,第二,当操作完成时,我们不用手动停止Service,第三,it’s so easy to use!

ok,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,我写了一个Demo来模拟两个耗时操作,Operation1与Operation2,先执行1,2必须等1执行完才能执行:
http://laokaddk.blog.51cto.com/368606/1340540/
http://www.cnblogs.com/zhangs1986/p/3602154.html

5.AsyncTask

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比较耗时任务的处理,比如网络连接,数据库操作等情况时,如果这些操作都是放在主线程(UI线程)中,则会造成UI的假死现象,Android中可以使用AsyncTask和Handler两种异步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。
AsyncTask:
android提供的轻量级的异步类,可以直接继承AsyncTask,在类中实现异步操作,并提供接口反馈当前异步执行的程度(可以通过接口实现UI进度更新),最后反馈执行的结果给UI主线程.

使用的优点:
简单,快捷,过程可控
使用的缺点:
在使用多个异步操作和并需要进行Ui变更时,就变得复杂起来.
在使用AsyncTask时处理类需要继承AsyncTask,提供三个泛型参数,并且重载AsyncTask的四个方法(至少重载一个)。
在Android 4.1版本之前,AsyncTask类必须在主线程中加载,这意味着对AsyncTask类的第一次访问必须发生在主线程中;在Android 4.1以及以上版本则不存在这一限制,因为ActivityThread(代表了主线程)的main方法中会自动加载AsyncTask
AsyncTask对象必须在主线程中创建
AsyncTask对象的execute方法必须在主线程中调用
一个AsyncTask对象只能调用一次execute方法

三个泛型参数:
1.Param 任务执行器需要的数据类型
2.Progress 后台计算中使用的进度单位数据类型
3.Result 后台计算返回结果的数据类型
在设置参数时通常是这样的:String… params,这表示方法可以有0个或多个此类型参数;有时参数可以设置为不使用,用Void…即可。
四个方法:
1.onPreExecute() 执行预处理,它运行于UI线程,可以为后台任务做一些准备工作,比如绘制一个进度条控件。
2.doInBackground(Params…) 后台进程执行的具体计算在这里实现,doInBackground(Params…)是AsyncTask的关键,此方法必须重载。在这个方法内可以使用publishProgress(Progress…)改变当前的进度值。
3.onProgressUpdate(Progress…) 运行于UI线程。如果在doInBackground(Params…) 中使用了publishProgress(Progress…),就会触发这个方法。在这里可以对进度条控件根据进度值做出具体的响应。
4.onPostExecute(Result) 运行于UI线程,可以对后台任务的结果做出处理,结果就是doInBackground(Params…)的返回值。此方法也要经常重载,如果Result为null表明后台任务没有完成(被取消或者出现异常)。

Handler:
Handler可以分发Message对象和Runnable对象到主线程中, 每个Handler实例,都会绑定到创建他的线程中(一般是位于主线程中)
两个作用:
安排消息或Runnable 在某个主线程中某个地方执行
安排一个动作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
Handler中分发消息的方法:
post(Runnable)
postAtTime(Runnable,long)
postDelayed(Runnable,long)
sendEmptyMessage(int)
sendMessage(Message)
sendMessageAtTime(Message,long)
sendMessageDelayed(Message,long)
以上post开头的方法在主线程中调用。 以上send开头的方法在其它线程中调用。
handler.post(thread)似乎实现了新启线程的作用,不过通过执行我们发现,两个线程的ID相同!也就是说,实际上thread还是原来 的主线程,由此可见,handler.post()方法并未真正新建线程,只是在原线程上执行而已,我们并未实现异步机制。

http://blog.csdn.net/wuxinzaiyu/article/details/8954841
http://blog.csdn.net/zj510/article/details/51485120

Q:Android实现异步的几种方式?

1.使用Thread + Handler消息传递机制;

2.使用AsyncTask异步任务;

AsyncTask抽象出后台线程运行的五个状态,分别是:1、准备运行,2、正在后台运行,3、进度更新,4、完成后台任务,5、取消任务,对于这五个阶段,AsyncTask提供了五个回调函数:

1、准备运行:onPreExecute(),该回调函数在任务被执行之后立即由UI线程调用。这个步骤通常用来建立任务,在用户接口(UI)上显示进度条。

2、正在后台运行:doInBackground(Params…),该回调函数由后台线程在onPreExecute()方法执行结束后立即调用。通常在这里执行耗时的后台计算。计算的结果必须由该函数返回,并被传递到onPostExecute()中。在该函数内也可以使用publishProgress(Progress…)来发布一个或多个进度单位(unitsof progress)。这些值将会在onProgressUpdate(Progress…)中被发布到UI线程。

  1. 进度更新:onProgressUpdate(Progress…),该函数由UI线程在publishProgress(Progress…)方法调用完后被调用。一般用于动态地显示一个进度条。

  2. 完成后台任务:onPostExecute(Result),当后台计算结束后调用。后台计算的结果会被作为参数传递给这一函数。

5、取消任务:onCancelled (),在调用AsyncTask的cancel()方法时调用

3.使用runOnUiThread(action)方法;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runOnUiThread(new Runnable()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run() {
// TODO Auto-generated method stub
try {
//延迟两秒更新
Thread.sleep(2000);
} catch (InterruptedException e) 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tv.setText("更新后的TextView");
}
});

4.使用Handler的post(Runnabel r)方法;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Handler handler = new Handler();
handler.post(new Runnable(){
@Override
public void run() {
try {
//延迟两秒更新
Thread.sleep(2000);
} catch (InterruptedException e) 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tv.setText("更新后的TextView");
}
});

5.RxJava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Observable.just("")
.map(new Func1<String, Bitmap>() {
@Override
public Bitmap call(String s) {
//可以在这里执行耗时操作,比如下载网络图片,然后转化为Bitmap
return null;
}
}).subscribeOn(Schedulers.io())//把工作线程指定为了IO线程
.observeOn(AndroidSchedulers.mainThread())//把回调线程指定为了UI线程
.subscribe(new Action1<Bitmap>()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call(Bitmap bitmap) {
//这里是在UI线程,这里显示了图片
mImageView.setImageBitmap(bitmap);
}
});

Q.java class默认的权限?

java中修饰类总共有四种关键字,不是只有public和defalult关键字。如下:
1、public:public表明该数据成员、成员函数是对所有用户开放的,所有用户都可以直接进行调用
2、private:private表示私有,私有的意思就是除了class自己之外,任何人都不可以直接使用,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嘛,即便是子女,朋友,都不可以使用。
3、protected:protected对于子女、朋友来说,就是public的,可以自由使用,没有任何限制,而对于其他的外部class,protected就变成private。
4、default:java的默认访问权限,当没有使用上面提到的任何访问限定词时,就使用它,这种权限通常被称为包访问权限,在这种权限下,类可以访问在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的成员,也即可以访问我们前面说的朋友,在包之外,这些成员如同指定了private。

java内部类

内部类就是在一个类的内部定义的类,内部类中不能定义静态成员;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变量,内部类可以定义在外部类的方法外面,也可以定义在外部类的方法体中;在方法体外面定义的内部类的访问类型可以是public,protecte,默认的,private等4种类型,这就好像类中定义的成员变量有4种访问类型一样,它们决定这个内部类的定义对其他类是否可见;对于这种情况,我们也可以在外面创建内部类的实例对象,创建内部类的实例对象时,一定要先创建外部类的实例对象,然后用这个外部类的实例对象去创建内部类的实例对象,代码如下:

1
2
Outer outer = new Outer();
Outer.Inner1 inner1 = outer.new Innner1();

在方法内部定义的内部类前面不能有访问类型修饰符,就好像方法中定义的局部变量一样,但这种内部类的前面可以使用final或abstract修饰符。这种内部类对其他类是不可见的其他类无法引用这种内部类,但是这种内部类创建的实例对象可以传递给其他类访问。这种内部类必须是先定义,后使用,即内部类的定义代码必须出现在使用该类之前,这与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的道理也是一样的。这种内部类可以访问方法体中的局部变量,但是,该局部变量前必须加final修饰符。

普通类只能定义成public和默认的这两种类型。在外面引用Static Nested Class类的名称为“外部类名.内部类名”。在外面不需要创建外部类的实例对象,就可以直接创建Static Nested Class,例如,假设Inner是定义在Outer类中的Static Nested Class,那么可以使用如下语句创建Inner类:
Outer.Inner inner = new Outer.Inner();

由于static Nested Class不依赖于外部类的实例对象,所以,static Nested Class能访问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变量。当在外部类中访问Static Nested Class时,可以直接使用Static Nested Class的名字,而不需要加上外部类的名字了,在Static Nested Class中也可以直接引用外部类的static的成员变量,不需要加上外部类的名字。
在静态方法中定义的内部类也是Static Nested Class,这时候不能在类前面加static关键字,静态方法中的Static Nested Class与普通方法中的内部类的应用方式很相似,它除了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static的成员变量,还可以访问静态方法中的局部变量,但是,该局部变量前必须加final修饰符。

1、内部类的形式是怎样的?
⒈静态内部类
不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普通成员变量,而只能访问外部类中的静态成员
⒉成员内部类
内部类可以引用它的包含类的成员吗,成员内部类不能含有static的变量和方法。因为成员内部类需要先创建了外部类,才能创建它自己的,
⒊局部内部类
⒋匿名内部类
可以继承其他类或实现其他接口

2、为什么要有“内部类”?
1、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。只能让外部类直接访问,不允许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直接访问。
2、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属性,内部类被当成其外部类成员。但外部类不能访问内部类的内部属性。
3、利用内部类可以方便实现哪些功能?
可以不受限制的访问外部类的域和方法。
4、内部类的实现机制?

5、内部类可以引用它的包含类(外部类)的成员吗?有没有什么限制?

可以,限制,如果是静态内部类,不能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。

内部类

内部类2